近段时期,上海“垃圾分类”话题被热议。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上海市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进行分类。
继上海开展强制垃圾分类之后,北京的垃圾分类立法工作也提上日程。近日,北京市城管委,《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已经列入2018—2020年立法规划。新修订的条例不光对单位,对个人也要明确垃圾分类的责任,且罚款不低于上海。
近些年,北京的垃圾分类是在爬坡前行,不断升温。而如今,北京的垃圾分类终于从宣传教育逐渐向制度立法转变。
△北京朝阳区一小区垃圾分类堆放点
作为先行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上海推动垃圾分类也引起一些城市效仿。6月18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主任孙新军在直播访谈节目中表态,北京也将推动垃圾分类立法。“要逐步建立不分类不收运这种倒逼机制。以后你住的小区,垃圾如果不分类,或者分不好,环卫工人就会拒收。如果三天垃圾不收,这个小区就没法待了。”
据了解,早在2012年,北京市就出台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但是物业等管理责任人对居民个人参与垃圾分类仍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缺乏约束和强制,导致垃圾分类居民参与率增长缓慢。
目前,《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已经列入2018-2020年立法规划。新修订的条例将不光对单位,也将对个人明确垃圾分类责任,以立法方式使软约束逐步“硬起来”。孙新军说:“必须得到立法的支持。上海已经明文规定,混合投放垃圾最高要处以200元罚款,而北京也不会低于这个数。
除了上海和北京,浙江、河南郑州等省市也都纷纷迈入垃圾分类的“强制时代”。各地垃圾分类方法和处罚力度也是五花八门。
目前广受热议的北京和上海。上海垃圾分为“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而北京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从本质上来说,虽然分类名称不同,但在投放、运输、处理操作等方面其实都是一样的。
在处罚程度上,目前,上海已经明文规定,个人混合投放垃圾,最高罚款200元;单位混装混运垃圾,最高可罚5万元。而北京的新修订条例,罚款数额不会低于上海。此外,从实施进展上来看,目前上海可以说是已经进入了“全民垃圾分类”阶段,而北京正处在“爬坡前行期”。
其他城市分类方法也有所不同。在河南郑州垃圾分类处罚上,根据《郑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未按照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会先由城市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未改正者对个人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在浙江,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又玩儿出了第三种花样,共分为易腐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四类。“易腐垃圾”除了我们所熟悉的“厨余垃圾”之外,还包括产自饭店食堂的残羹剩饭等这类餐饮垃圾,以及生鲜垃圾。
在台湾,垃圾分类主要分为资源垃圾、厨余垃圾和一般垃圾三类。而在国际上,日本则干脆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具体分类规则由各个县市区自己确定。
△日本名古屋当地垃圾分类情况
南方新闻网记者从全省垃圾分类工作牵头单位——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广东早在2016年就成为全国第一个对垃圾分类立法的省份,广州、深圳作为率先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重点城市,已形成一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根据最新部署,省住建厅正牵头编制全省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此外,全省各地市也需在2019年底前完成编制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
为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各环节工作的有序开展,揭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联合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于今年4月制定公布《揭阳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指南》,该指南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生活垃圾处理原则,对城乡生活垃圾及其分类、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理,以及长效管理机制等内容作出全面详细的规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按照揭阳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环资工委届时将通过执法检查,重点检查居民小区、公共场所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以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等情况,直击和找出条例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督促作为行政执法主体的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改进工作,保障条例得到更好的贯彻实施。
其实,垃圾分类并没有必然的好与坏之分,只是方式要讲究因地制宜,做法应该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我们现在依然处在最初的习惯培养期,需要每一个人从主观上将“垃圾分类”变成一种生活习惯,逐渐让垃圾分类的“强制时代”演变成为垃圾分类的“自觉时代”。
来源:央视财经、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