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5日对外公布《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这份9000多字的重磅文件,未来会对土地、户口有何重要影响?
2019年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公开发布。《意见》中涉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部分,对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提出了具体要求。
当前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是影响中国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制度。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城乡融合发展处处长刘春雨表示,《意见》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允许村集体依法把有偿收回的闲置宅基地、废弃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改革过程中,要严格守住土地所有制的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不能把集体所有制改没了、耕地改少了、农民利益受损了。
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方面,《意见》用了“稳慎”二字。刘春雨特别指出,城里人到农村买宅基地的口子不能开,按规划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原则不能突破,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
此外,将抓紧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制度,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提出,有力有序有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
国家发改委对外表示,放宽落户不等于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
△央视财经《中国财经报道》栏目视频
截至2018底,仍有2.26亿已成为城镇常住人口但尚未落户城市的农业转移人口,其中65%分布在地级以上的城市,基本上是大城市。国家发改委表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能片面理解为这是抢人大战,也不能片面地理解为这是放松房地产调控。
国家发改委战略和规划司司长 陈亚军:已经在城市长期就业、工作、居住的这部分农业转移人口,特别是举家迁徙的,还有新生代农民工,这些重点人群才是落户的重点,而不是说片面去抢人才。城市需要人才,但是更需要不同层次的人口,绝不能搞选择性落户。
陈亚军表示, 放宽落户不等于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不管户籍制度怎么改,“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是必须坚持、不能动摇的。
国家发改委战略和规划司司长 陈亚军:因此,应该始终把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底线坚持好,城市既要满足刚性和改善性的住房需求,同时又要坚决避免投机者借机“钻空子”,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防止房价大起大落。
国家发改委的这些表态
对未来楼市的走向有何影响?
您有什么看法?
欢迎底部留言与小编互动!
来源:央视财经、新京报